◎宋然
热播电视剧《西北岁月》从时间到空间生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大西北、建设大西北波澜壮阔的历程。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建设中的艰苦奋斗,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热血与激情。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的身影,无不让人热泪盈眶。


电视剧《西北岁月》剧照。
《西北岁月》遵照党史,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革命峥嵘岁月,讲述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胸怀大志,坚定信念,浴血奋战,艰难探索,从星星之火到燎原西北,从保卫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到推翻蒋家王朝,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靠群众,建立新中国的故事。该剧呈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以诗意表现手法将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相结合,全景式展现了西北革命历史,清晰梳理了西北革命的发展脉络,填补了重大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在西北革命史、陕甘根据地建设史的创作空白。
充满激情与热血的青春赞歌
《西北岁月》故事背景设定在广袤的西北大地,通过展现主人公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与成长,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底色,巧妙融合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叙事来铺陈剧情。通过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与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展现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怀揣理想与信念,踏上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西北大地。他们在这片广袤而苍凉的土地上,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全剧聚焦习仲勋在西北地区发动群众开创革命根据地、守卫边区南北大门、协同彭德怀保卫党中央、土改纠偏,以及在主政大西北期间发展西北经济和文化事业等非凡经历和丰功伟绩,展现了习仲勋从贫苦农家子弟,到肩负重任、主政一方领导者的成长之路,完整还原了习仲勋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的光辉形象。
剧情紧凑且富有张力,从开篇的艰难困境到逐渐迎来希望的曙光,整个叙事过程流畅自然,结构缜密,没有拖沓之感。
故事开篇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进步学生习仲勋不畏艰难险阻,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在刘志丹发动渭华起义的鼓舞下,习仲勋领导了两当兵变。虽然初战失利,但他并未气馁,而是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共同创建了陕甘红军,开辟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异常艰苦,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历经磨难,多次险遭厄运,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浴血奋战,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党中央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出发点,领导全国抗战敌后战场。习仲勋带领陕甘宁人民发展建设根据地,保卫边区南北大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时期,习仲勋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为边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他的这些努力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继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积极推动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他深入大西北腹地,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发展西北经济、文化等事业,不断改变西北贫苦、落后面貌。在他的领导下,西北地区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西北岁月》不仅是一部革命历史剧,更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热血的青春赞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心理刻画,立体展现了革命历程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和精神蜕变。该剧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复杂情感与思想挣扎,使得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跃然于屏幕之上。
峥嵘岁月中的人性光辉
《西北岁月》剧情交织着家族恩怨、民族大义与个人情感的复杂纠葛,将观众缓缓带入那个风雨飘摇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主人公们面对干旱、饥荒、战争的重重考验,依然坚守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或成为英勇抗敌的战士,或化作默默耕耘的农夫,抑或是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救国真理的学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西北岁月”的无悔奉献。
《西北岁月》采用多线并进手法,既有宏大叙事下的国家兴亡、民族觉醒,也不乏细腻入微的家庭伦理、个人成长。剧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情感爆发与引人深思的人性探讨,让人感悟峥嵘岁月中的人性光辉与精神力量。随着剧情的深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再现,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激励着每一位观众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西北岁月》以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触动人们的心灵,探讨了梦想、坚持、友情、爱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等诸多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与现实意义。通过展现西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正能量。剧中主人公们或英勇无畏,或坚韧不拔,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用血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西北岁月》中的“小角色”也有大智慧。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他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他的儿子习仲勋考上了师范大学,学费成为了难题。习宗德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上书,于是他深夜去找自己干活的“东家”讨要工资。谁知“东家”因事想不开寻了短见。这时候的习宗德放弃要债,将自己兜里仅剩的一点钱送给了“东家”的家人。他在艰难的时刻表现出的善良和大爱,瞬间让这位“小人物”鲜活起来。他也成为了习仲勋的榜样,让他日后成长为恪守好家风的人。
色彩斑斓的西北风情画卷
《西北岁月》巧妙融入丰富地域文化元素,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与民俗风貌,为观众呈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西北风情画卷,不仅增强了剧集的文化底蕴与观赏价值,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历史温度与人文情怀。
《西北岁月》画面制作精良,西北的壮丽风光在镜头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广袤的沙漠、雄伟的山脉以及古朴的村落,每一帧都是一幅美丽而又真实的画卷,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很好地烘托出气氛,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无论是激昂的战斗场景,还是温馨的情感表现,层层递进,扣人心弦,音效都起到了烘托情绪、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部剧的配音,在《西北岁月》里,方言戏份占了将近40%。剧中人物有的说山东话,有的飚东北腔,还有的讲湖南话、甘肃话,各地方言轮番上阵。这种接地气的表现手法,让人感觉异常真实。每个演员的脸上都是实打实的汗水和尘土,不是调色调出来的。群众演员的表演更是一绝,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庞,每一道皱纹都在讲述着故事,都是在还原着历史。
“见史又见人”的大写实风格
《西北岁月》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习仲勋从一位贫穷的农家少年,逐步成长为一位肩负重大责任的领导人,他的每一个脚步都蕴含着顽强与奋斗的印记。他仿佛是从黄土高坡上倔强生长出的一株松柏,由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家少年,一步步蜕变成为肩负家国重托的领航者。他的每一步足迹,都深刻烙印着不屈不挠与砥砺前行的坚韧力量,犹如荒漠中顽强生长的绿意,生机勃勃,催人奋进。
《西北岁月》以其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角色塑造、深刻的主题内涵以及精良的制作,值得观众细细品味。该剧再现了西北地区革命峥嵘岁月的烽火往事,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我们看到了西北大地的魅力与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激情与梦想。
《西北岁月》在创作中特别注重“见史又见人”,在大西北的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以其独具魅力的人格风范,体现出信仰的力量、奋进的激情与革命的风采。该剧以细腻而深刻的影像艺术方式构建起大写实风格,将个人命运嵌入到西北革命史中,尊重历史、忠实历史、展示历史,形成了这部剧在格局深度、历史跨度、题材厚度上的史诗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