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艺术评论

二人台与呱嘴之关系

  ◎王舜  段诗雨

  要想说清二人台与呱嘴之间的关系,先得把二人台简单地介绍一下。地方戏二人台,是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主,同时流行于山西雁北、大同、忻州,陕西榆林、河北张家口等地区的曲牌体小戏。土观众、土演员、土语、土台子,形成了它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旋律音调、热情的表演手法、亲切的方言道白,唤起了广大人民对她的喜爱。“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完的樱桃”“你拉胡胡我哨枚,咱俩抖上一段二流水”“从小爱个二人台,如今唱到头发白”……这些广泛流行的民谣,说明了二人台在人民群众中的深厚基础。它在群众中扎根,又在群众中开花结果。二人台传统剧目的题材,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恋爱、叙述儿女情长等内容为主,也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这些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

  二人台的演唱形式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则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很少念白与做科,唱词多无人物性格,俗称“掏牙句子”。二人台传统剧目里还有一种摸帽戏,即一人多角。这就属于“曲艺”范畴了。

  呱嘴,又叫数板、嗑子、顺口溜、溜呱嘴、说口等,是说唱类里的韵诵体,由打击乐伴奏,表演手法是只说不唱,在传统二人台中,与唱和舞并用,合辙押韵,疾缓有度,多用串话、谚语,诙谐幽默,多蕴藏着哲理和生产生活知识,给人以启迪和智慧。

  二人台呱嘴多用于丑角出场时的上场白,起着吸引观众、稳定情绪、热热场子等作用,多用于传统剧目中某个剧目的开始之前或中间,从形式上来讲,是二人台曲目的一部分,但在内容上往往与本戏无关,表演者以此逗人一笑,又或对剧中主人公的性格进行烘托,达到诙谐风趣的效果。

  说起二人台呱嘴的艺术特点,首先要说二人台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串话。串话可以说是呱嘴的孪生兄弟,串话也是呱嘴语言的支撑,串话是二人台语言中最具艺术特点的呱嘴艺术,所反映的内容主要以赞美勤劳善良、贬斥懒惰、批判反抗邪恶为主线,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智慧融入其中,使呱嘴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随着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艺术家们不断创新、丰富其内容与形式,有的呱嘴数板则把人物出身、职业、家境等做一番开场白式的自我介绍,丰富了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增加了戏剧的可看性和感染力。

  近年来随着呱嘴表演独立性的增强,其逐渐脱离了二人台的正剧,成为独立的曲艺形式,由老旦作为主角进行独立表演。呱嘴艺术经过几代艺人的实践创新,现已发展成一个艺术品牌,深受群众喜爱。它不仅在内蒙古地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呱嘴艺术也在不断求新求变,未来二人台呱嘴艺术可能出现多形式、多风格、多组合、多变化的艺术形态。我们应以实施精品工程为契机,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宗旨,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精彩、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让二人台呱嘴艺术为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