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国风光

水与大地的永恒交响

  □董国宾

  当呼伦湖的晨雾还未散尽,乌梁素海的芦苇丛已传来水鸟的啼鸣。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水不是稀缺的点缀,而是流淌的血脉。它漫过草原化作九曲回肠的河,聚在洼地凝成碧波荡漾的湖,渗进戈壁滋养出倔强的绿,用千万种姿态,为北疆大地谱写灵动的诗篇。

  呼伦湖的盛夏是一场蓝与绿的盛宴。湖水像被天空染透的绸缎,从岸边的浅蓝渐变成湖心的深蓝,偶尔有小船驶过,在水面划出两道细长的银痕。湖滩上的芦苇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便掀起绿色的波浪,藏在丛中的水鸟扑棱棱飞起,翅膀掠过水面时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当地的渔民划着船穿梭在芦苇荡里,渔网撒开的瞬间,惊起一群群银鱼跃出水面,鱼鳞反射的光芒让湖面仿佛落满了星星。傍晚时分,夕阳把湖水染成橘红色,岸边的蒙古包升起炊烟,奶茶的香气混着湖水的湿润,在风里漫出很远。

  沿着西拉木伦河向西,便遇见了草原上的“银丝带”——莫尔格勒河。它不像其他河流那样奔涌向前,而是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迂回曲折,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舍不得离开这片辽阔的土地。河边的牧草长得格外茂盛,绿油油的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羊群在河边饮水,倒影映在平静的水面上,像一幅流动的油画。牧人骑着马跟在羊群后面,红绸子腰带在风中飘扬,偶尔哼起悠长的牧歌,歌声顺着河水流淌,与远处的马头琴声交织在一起。河湾处的蒙古包前,孩子们正围着勒勒车玩耍,笑声惊飞了停在草叶上的蝴蝶,也为这片宁静的草原添了几分热闹。

  穿过乌拉特草原,乌梁素海便出现在眼前。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镶嵌在河套平原上的绿宝石,滋养着周边的万物。湖面上的芦苇荡一望无际,翠绿的芦苇秆顶着雪白的芦花,风一吹便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候鸟飞到这里,白天鹅在水面上游弋,丹顶鹤在岸边踱步,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湖水中,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湖边的农民忙着收割芦苇,捆好的芦苇堆在岸边,像一座座小山。黄昏时分,人们划着船归来,船舱里装满了新鲜的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继续向西,便来到了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它不像其他河流那样宽阔,却在戈壁滩上孕育出了神奇的胡杨林。额济纳河汩汩流淌,岸边的胡杨有的枝叶繁茂,有的已经枯死,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秋天的河两岸,胡杨树叶子变成了金黄色,阳光穿过树叶,在水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河边的沙地上,偶尔能看到牧民留下的脚印,还有驼队经过时留下的蹄印,这些痕迹在风沙的侵蚀下,渐渐变得模糊,却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岁月变迁。傍晚的额济纳河格外宁静,夕阳把胡杨的影子拉得很长,河水泛着金色的涟漪,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故事。

  冬日的北疆河湖,更藏着别样的生机。呼伦湖结起厚厚的冰层,晶莹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冰,牧民们穿着毡靴在湖面上穿梭,冰镩凿开冰面时,会涌出带着寒气的清水,不一会儿就有鱼儿跃出。莫尔格勒河的河面凝结成银带,岸边的枯草裹着雪霜,羊群从冰上走过,蹄子踏在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连阿拉善戈壁的小河,也会在夜间冻成冰凌,清晨阳光一照,冰凌折射出七彩光芒,与远处的沙丘相映成趣。

  除了这些知名的河湖,内蒙古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溪流,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在草原、戈壁和山地之间。在乌兰察布的辉腾锡勒草原上,小溪从高山上流淌下来,穿过风车林立的草原,为牛羊提供着甘甜的水源;在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季节性小河在沙地上蜿蜒,滋养出一片片沙柳和杨柴,让沙漠渐渐披上绿装;在阿拉善的戈壁滩上,小溪隐藏在沙石缝隙中,偶尔露出水面,便成了戈壁生灵的生命之源。

  水与大地的相遇,造就了内蒙古独特的风光。它让草原更绿,让湖泊更蓝,让戈壁不再荒凉。在这片土地上,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命的象征,它滋养着草原上的牛羊,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当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的故事,奏出水与大地的永恒交响。

  站在呼伦湖岸边,望着无垠的湖面,心中便会涌起无限的感慨。北国的水,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却有着草原的辽阔与戈壁的坚韧,它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也为北国风光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