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我来自北魏,我们这套彩绘舞乐陶俑一共8人,我们头戴风帽,穿长袍,人物姿态各异,或跪或立,正在全身心投入一场表演。 ——来自北魏彩绘舞乐陶俑的自述
文物详解:
北魏舞乐彩绘陶俑,共八件,高15.6至19.5厘米。陶俑于1975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市大学路的北魏鲜卑墓,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八件舞乐俑均头戴风帽,身穿窄袖拖地长袍,各具姿势,后面七位坐乐俑呈现出吹、拉、弹动作,处在中心位置的是一位舞者,只见他双臂抬高如同鸟翼,华服下摆张开,配合长袖翩然起舞。
彩绘舞乐陶俑体现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了解北魏时期的乐舞杂技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组舞乐俑从其面部形象、穿着打扮看还存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但与其同时出土的随葬品又可窥诸多汉人生活习俗的影子。拓跋珪定都平城前后即是“盛乐时代”到“平城时代”,是拓跋鲜卑墓葬文化面貌发生重大转型的时代,拓跋原有的文化特质逐渐退居次要,越来越成为多种文化来源的融合体,大量吸收了草原其他民族和汉文化因素,并在吸收、重组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为日后北魏孝文帝改革、“胡汉一体”民族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组舞乐俑的出土成为拓跋鲜卑北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并存,并向汉文化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的实物见证,是反映鲜卑音乐舞蹈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成为研究北魏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经济状况和民族关系等相关问题的珍贵资料。因此,它是一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的珍贵级文物。
资料来源:草原全媒 内蒙古博物院官网 新华网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