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疆文博

文物会说话㉛|手举玻璃高足杯 美酒能饮一杯无?

  我是一只一千多年前的玻璃杯,来自遥远的海外,曲线优美、纤薄透明,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绝对称得上高颜值!因造型很像现代的高脚杯,人们叫我“玻璃高足杯”。

  ——来自玻璃高足杯的自述

  文物详解

  这只玻璃高足杯2003年出土于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杯壁很薄、内有气泡、杯体透明泛绿光,是目前辽代墓葬中出土的玻璃器中通透性强、保存完好的一件珍品。

  玻璃高足杯曲线优美、纤薄透明,具有浓郁异域风格,是一件舶来品。专家考证,该类器型在中亚地区较为常见,反映出辽代与西方有频繁经济往来。

  这件文物出土时,放在墓主人彩棺前的漆案上。可以推想,墓主人生前对这只玻璃高足杯喜爱至极。去世后,仍然希望杯子伴她长眠,直至千年后完整地重现于世。

  这只制作技术高超、器型完整的玻璃杯,在内蒙古地区的辽代墓葬中出土尚属首例,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珍贵。

  据考证,玻璃容器最早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埃及,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我国,但数量很少。古法玻璃容器都是吹出来的,匠人将玻璃原料加热融化,用铜管一边转动,一边吹气塑形,再通过拉、伸、粘合等工艺,最终塑成不同的玻璃容器。

  早期制作玻璃杯没有模具,只能依靠匠人直接吹制,这样会在杯壁上留下汽泡。于是,这些气泡就成为区分一件玻璃容器是古法制作还是机器制作的标志。

  监制:李中锋

  文案/制作:孙春霞

  资料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博物院 亮丽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