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只一千多年前的玻璃杯,来自遥远的海外,曲线优美、纤薄透明,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绝对称得上高颜值!因造型很像现代的高脚杯,人们叫我“玻璃高足杯”。
——来自玻璃高足杯的自述
文物详解

这只玻璃高足杯2003年出土于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杯壁很薄、内有气泡、杯体透明泛绿光,是目前辽代墓葬中出土的玻璃器中通透性强、保存完好的一件珍品。
玻璃高足杯曲线优美、纤薄透明,具有浓郁异域风格,是一件舶来品。专家考证,该类器型在中亚地区较为常见,反映出辽代与西方有频繁经济往来。
这件文物出土时,放在墓主人彩棺前的漆案上。可以推想,墓主人生前对这只玻璃高足杯喜爱至极。去世后,仍然希望杯子伴她长眠,直至千年后完整地重现于世。
这只制作技术高超、器型完整的玻璃杯,在内蒙古地区的辽代墓葬中出土尚属首例,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珍贵。
据考证,玻璃容器最早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埃及,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我国,但数量很少。古法玻璃容器都是吹出来的,匠人将玻璃原料加热融化,用铜管一边转动,一边吹气塑形,再通过拉、伸、粘合等工艺,最终塑成不同的玻璃容器。
早期制作玻璃杯没有模具,只能依靠匠人直接吹制,这样会在杯壁上留下汽泡。于是,这些气泡就成为区分一件玻璃容器是古法制作还是机器制作的标志。
监制:李中锋
文案/制作:孙春霞
资料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博物院 亮丽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