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疆大地的怀抱中,鄂伦春自治旗犹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迷人的光芒。12月26日,第十一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活动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启幕。
鄂伦春族猎民欢快地唱起“赞达仁”(鄂伦春原生态民歌)。
作为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鄂伦春族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年度狂欢盛典。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狩猎文化、服饰艺术、民族音乐舞蹈,品尝地道美食,参与冰雪运动、篝火晚会等活动,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鄂伦春自治旗实施“文化+”战略,以冰雪“伊萨仁”为契机,推动冰雪旅游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品牌,荣登内蒙古优秀文化节庆品牌榜。2024年1-10月,该旗接待国内游客134.03万人次,同比增长29.33%,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1.07亿元,同比增长29.86%。
乘坐“福鹿雪国号”旅游专列的游客在活动现场品尝传统美食“红柳鹿肉”。
同时,该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完善的项目名录保护体系。通过加大非遗项目保护专项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建设了专业性展馆、非遗传习所、民俗展厅以及自治区、市级非遗工坊,有力提升了非遗的抢救、传承及弘扬工作,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截至2024年,该旗分七批公布了52个非遗名录,认定66名传承人,涵盖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旗级非遗项目,如“鄂伦春族赞达仁”“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等。目前,该旗拥有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及“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多彩非遗之旅”线路。
活动现场设置非遗集市。
在文化传承进程中,该旗注重培养文化名人,网络自媒体达人的作品全网点赞量近两千万,成为传播文化的亮丽名片。非遗传承人与自治区文化示范户、文化能人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培训活动。集训班、青年夜校、周末课堂等线下培训形式百花齐放,激发青年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热情。
青年夜校,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为青年人教授桦树皮制作技艺。
鄂伦春自治旗将继续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文化与资源优势,探索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北疆文化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可新
通讯员: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