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1.nmgnews.com.cn/003/008/273/00300827322_13a51569.jpg)
◎葛丽英 李树榕
大年初一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春晚《繁花巳锦·北疆春》,高潮迭起,亮点频出。29个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融合,无论歌舞、戏曲、小品,还是舞蹈,赞美“民族融合”“时代融合”“地域融合”“军民融合”等的情感诉求处处闪光。
开场伊始,一首鄂温克族歌曲《为什么高兴呀》,是以男女声四人对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整个节目充满了自在活泼、质朴可爱、轻松真诚的气氛,使演员的“高兴”感染了观众,观众随之由衷地高兴起来。“美丽的姑娘高兴呀,为什么高兴呀,心爱的恋人来相见就高兴呀。矫健的雄鹰高兴呀,为什么高兴呀,天空清澈又湛蓝就高兴呀。”欢快的旋律与生活化的歌词融合得极为巧妙,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过耳不忘:“奔腾的骏马高兴呀,为什么高兴呀,大地生生不息就高兴呀。爸爸妈妈高兴呀,为什么高兴呀,可爱子孙回到家就高兴呀……”融合,使歌者与观众共同忘情于“高兴”;融合,使人类与鲜花、雄鹰、骏马恪守的自然规律具有了一致性;融合,通过主歌对唱用汉语、合唱副歌用鄂温克族语的同频共振,在个性与共性融合中,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性。
融合,作为“守正创新”之“正”,是晚会中时时闪烁的光彩。正,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新,是以这个主线为纲,主创团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审美实践。无论相声《蛇来运转》中逗哏者的台词,还是交响曲《西辽河,我的母亲河》的主旋律,抑或是歌曲《向前方》的歌词,创新的艺术手法五彩缤纷,主题均十分鲜明,即在歌颂家乡和祖国北疆的基础上,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从整台节目的样式看,有“经典互动歌舞”“创意歌曲”“互动近景魔术”等不断翻新的名词,但融创国风歌曲《看今朝》、融合歌曲《大摇大摆》《豪爽内蒙古等你来》、乐器融合节目《奔腾内蒙古》、融合歌曲《飞翔》,还是凸显了“融合”这一最大亮点。
融,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炊气上出也”,引申义是在民以食为天的基础上,可以打破不同地域、文化、民族之间的壁垒。年,被解释为“稷熟”;过年,就是56个民族共同庆祝丰收的节日。以“融”为魂,便强化了各个民族对过“年”的文化认同,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律。
在《繁花巳锦· 北疆春》的舞台上,“小众”地方戏婺剧与“国戏”京剧等无缝对接,形成了戏曲类别的有机融合。前者,一位年轻女演员用与京剧“桌子功”相对的“椅子功”,将折子戏片段《挂画》表演得炉火纯青,后者则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戏《穆桂英挂帅》的唱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女高音歌唱家乌英嘎,是蒙古长调第四代传承人,“草原天籁之音”是歌迷赋予她歌声的赞誉。当《繁花巳锦·北疆春》的镜头聚焦雪原西乌珠穆沁旗分会场时,飒爽英姿的乌英嘎与戎装在身的战友们出现了。显然,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融合性桥段。既有“飒爽英姿五尺枪”的豪迈,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情愫。柔美与壮美的气派在歌声中融合,军队与百姓的心在融合……
典雅的京剧唱腔与狂放的现代说唱融合在一起,营造了历史的穿越感;顶碗舞、安代舞与新中国诞生的挤奶舞融合在一起,揭示出赞美劳动与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逻辑;而歌曲《如愿》出自故事片《我与我的父辈》,安达乐队虽一改咏唱史诗的风格,但史诗的英雄主义潜质,却浑然天成的使歌词、旋律、演唱融合起来,深情而感人;《爱情变奏曲》《这事没法说》等小品将肃穆与诙谐的氛围融合在一起……
“让更多北疆的故事和声音走向全国”,是2025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晚主创团队”光荣的使命与责任。从118万平方公里东北端的《呼伦贝尔美》,到内蒙古中西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包头是我家》,既有经见时代风雨的老歌,又有锐气十足的新歌;既有豪气满怀耳熟能详的市歌,又有底气满满箭在弦上的村歌。
如果说,一个人可能是一本书,一个家庭可能是一部史,那么,一台用心良苦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可能是一个地区与时代的缩影。晚会结束,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中,观众感受到的依然是“豪爽内蒙古等你来!”其落落大方的气质,诚恳豪迈的心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与交流……这是怎样令人欢欣鼓舞的境界啊!
由中央电视台滥觞的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已40年有余。怎样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强力发展“高科技为主,不断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电视春晚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繁花巳锦·北疆春》为开端,进行大胆而积极的探索时,《内蒙古少儿春晚》《内蒙古文学艺术界春晚》《内蒙古农牧民春晚》《2025内蒙古元宵节晚会》《内蒙古蒙古语春晚》等强强联手,必然使智慧的“晚会经济”迎春绽放。
我们期待着,万紫千红的北疆大地,因大融合而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