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刺绣《宝驹图》。

契丹刺绣《千里江山图》。

契丹刺绣《辽中京大明塔》。

契丹刺绣《东丹王出行图》。

契丹刺绣《蒙古马》。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在赤峰市宁城县一间装修雅致的门脸房里,几位绣娘手拿细针,正在绣架前细心地绣着一幅幅精美的图案。61岁的于和平时而俯身指导下这个,时而拿过穿着蚕丝的细针,在柞蚕丝缎上示范几针……
作为契丹刺绣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于和平继承了几近失传的宫廷技艺,让华丽的丝线重新流淌出中华文明的血液。
千年刺绣 宫廷技艺
宁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舞台。10至12世纪,契丹族纵横驰骋,开拓疆土,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建立了北方民族政权。
公元1007年,辽代鼎盛时期,契丹族在宁城县建起了规模宏大的中京大定府,成为辽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契丹刺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契丹人在阻午可汗时期就开始发展纺织业,并且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艺。辽国建立之后,刺绣工艺得以长足发展。
契丹人以牧猎为生,服饰极富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契丹贵族对绚丽精美的刺绣极为推崇。当时,辽代匠人通过调配各种丝线,使丝织衣物上的刺绣呈现晕染效果,刺绣技法多以锁针和滚针作边框或梗脉,以平针绣花叶,有的图案为了显示华贵,还用贴金线绣。
辽代中期,刺绣匠人们逐步发展出钉金绣、金彩绣和彩绣压金等技法,正式分成使用绣和艺术绣两大类,针法从早期的锁针绣和劈针绣过渡到了以平绣为主,金绣继续沿用。
赤峰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辽代早期绣品就采用了主题平绣,再用钉金线勾勒边框的压金彩绣方法。
澶渊之盟后,辽宋交流往来日趋密切,文化艺术不断交融,中原的刺绣艺术由此传入辽代宫廷,经与契丹民族独特的刺绣艺术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契丹刺绣,以后又历经元、明、清时期的传承发展,逐步发展成如今的契丹刺绣。
多年来,赤峰市先后出土了很多辽代文物,其中,契丹服饰刺绣纹样中,有的含有龙、凤、孔雀、宝相花等源于中原的吉祥纹样。
坚定传承 精工细作
于和平从祖上传承了这门技艺。
“我的姥姥出生于清朝末年的富贵之家,绣功极好,她做出了供自家用的绣品,每一件都是精工细作。就这样,我的姥姥把刺绣技艺传给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又传给了我。”
1996年,一直心心念念于契丹刺绣的于和平在32岁那年,毅然辞掉铁饭碗,下海创办了一家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家庭妇女、残疾人、下岗职工学习刺绣,走上了专职的契丹刺绣之路。
期间,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契丹刺绣,于和平多次南下苏州拜师学艺,潜心钻研苏绣艺术。学成归来后,她如虎添翼,把苏绣艺术与契丹刺绣及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刺绣艺术相融合,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契丹刺绣技艺。
《辽中京大明塔》是于和平从苏州学习归来后绣的第一幅实景大作。
“在创作中,要想如照片般表达塔身正面和侧面的明暗、河流水面波纹的虚实、大树枝叶的动静,从祖上传承下来的10多种针法根本不够用。”于和平回忆,周边没有可以请教的刺绣老师,为了打开思路,她骑着自行车一遍一遍地在县里的古物周边转圈,终于,在一个凌晨时分,她灵感乍现,一种新的针法出现在脑海中,她赶紧拿起绣针,一气呵成绣完了作品中最难的部分。
10个月后,这幅作品完成。
“契丹刺绣针法灵活、色彩柔和淡雅、工艺讲究、细腻精湛,具有平、齐、顺、密、匀、光等特点,与摄影作品神似。”于和平说,《辽中京大明塔》一经展出,立即引来央视等众多媒体前来采访,轰动一时。
此后,于和平又用4年时间按1:1的比例绣出了《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及《东丹王出行图》《丝绸之路》《双面绣台屏》等作品,这些作品多次在自治区、全国乃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融合创新 自成一派
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创作中,于和平的刺绣技艺突飞猛进,她在继承的基础上持续创新,还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艺术相结合,把传承下来的10多种针法发展到了50多种,创造出了钉金绣、盘金绣、打籽绣、锁针绣、滚针、乱针、刻鳞针、虚实针等40多种独特的针法,赋予了契丹刺绣新的艺术生命,使契丹刺绣更加美轮美奂,艺术风格自成一派,打破了自古名绣出江南的格局。
在她的引领下,众多农民工、下岗职工、残疾人、大学生走上了刺绣这条路,和她一起将契丹刺绣这门中华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至今,于和平共培训学员12.5万多人(次),使450多名技艺精湛的“中京绣娘”的作品走向海内外。
“我们做的是高端手工刺绣,即使最普通的虎头鞋,也讲究平、齐、顺、匀、密、光,很考验刺绣功底。不过,我们‘中京绣娘’的刺绣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于和平说。
目前,契丹刺绣产品种类丰富,有刺绣壁画,双面绣屏风、台屏、扇子和绣花旗袍、围巾、披肩、女士手包以及耳枕、抱枕、男女拖鞋等百余种产品。
在她的努力下,公司的刺绣产业雏形已基本形成,产品除了销往北京、大连、香港等地外,还进入了欧美等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8年,于和平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契丹刺绣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被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
同时,契丹刺绣产品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内蒙古礼物”,并被外交部定为国礼;《丝绸之路》《蒙古马》两幅作品在国家工艺美术馆展出。(文/图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高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