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里湖上候鸟翔集 蒙志刚 摄
□素心
三月末,东风过境,草原万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百草滋荣,又是一年春好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及其卫星湖——岗更湖和多伦湖才刚刚融化出几小块水域,就挤满了回迁的白天鹅。水光潋滟,鸟声如沸。它们结伴戏水,时而翩跹起舞,时而引吭高歌。
一个晴暖的上午,一辆皮卡在岗更湖南岸缓缓停下。
一对中年夫妇常年生活在克什克腾旗野生动物救助站,一到“放归日”,他们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们从救助站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家安在了站里。救助回来的野生动物,经兽医救治后交由他们饲养。两人的孩子都不在身边,他们把救治的动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这些动物的爱,如星辰对夜空的守护,静默而深沉。一旦它们回归大自然,他们就像送别孩子般依依不舍。几年来,夫妻俩一次又一次注视着它们渐渐消失的身影,眼中不知不觉流出眼泪。
救助站里有一只白天鹅,去年秋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飞到达里湖休整,却因受伤掉队,没能跟随同伴一起到南方过冬。它被送到救助站时,翅膀耷拉着,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无助。夫妻俩为天鹅处理伤口,每日细心调配营养丰富的饲料,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经过一个冬天的调养,这只白天鹅康复了,它的眼中重新焕发灵动的光彩。
越过塞北的寒冬,放飞的时刻终于来临。夫妻俩温柔地打开笼子,白天鹅迟疑了片刻,缓缓走了出来。它并没有立即起飞,而是围着他们踱步,它时而伸长脖子轻啄一下夫妻俩的衣袖,时而轻轻触碰他们的手掌。远处传来同伴高亢的鸣叫声,一声赛过一声。听到它们的呼唤,白天鹅不舍地展开洁白的翅膀,用力扇动两下,缓慢升空。
白天鹅越飞越高,却在天空中盘旋着不肯离去。阳光下,它洁白的羽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
同伴的召唤声不停地从湖心岛传来,白天鹅盘旋了最后一圈后,飞向湖心岛。它将和同伴一起,飞向遥远的西伯利亚。
春风轻柔地拂过达里湖,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持续融化的冰层,发出悦耳的断裂声,似是在为生命的轮回而欢呼雀跃。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冰雪彻底消融,达里湖将迎来勃勃生机。
达里湖的春天,是鸟的天堂,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那些在南方度过漫长冬寒的候鸟们,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纷纷踏上了回归的旅程。它们不畏艰险,飞越万水千山,来到达里湖休整。一时间,达里湖沸腾了,各种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一场盛大的大自然的交响自此拉开帷幕。这片神奇的土地,将会孕育出无数的新生命,达里湖和鸟儿的故事,也将在这温暖的春风中,续写轮回之歌,永不停息。
全球鸟类迁徙有八条通道,达里湖恰好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通道的中轴线上,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节点。这条路线是世界上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之一,它们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出发,经过东亚地区,向北一直延伸至西伯利亚等地区。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沿着这条路线往返迁徙,达里湖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候鸟停歇、觅食和繁殖的重要场所。每年春季,大量白天鹅从南方迁徙而来,三月中旬到达里湖畔,五月初北迁,九月中旬白天鹅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起飞,开始南归,再次集结在达里湖畔。众多白天鹅或在蓝天中展翅飞翔,或在湖面上翩翩起舞,或在水中游弋,非常壮观,达里湖因此又有天鹅湖的美誉。
每年春秋两季,大量鸟类在达里湖奏响生命的乐章。春季,当大地还未完全从沉睡中苏醒,达里湖的冰面尚未完全消融,候鸟便已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片土地。
最先抵达的是赤麻鸭,它们成群结队,如同一群身着黄褐色羽衣的舞者,在天空中排成“一”字形或直线型飞行,边飞边叫,为寂静的草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们脚蹬小黑靴,身披赭黄袍,精神抖擞。雄性赤麻鸭戴着一条“黑色项链”,是它们繁殖时的独特标志。
紧接着,白天鹅优雅地降临。它们宛如圣洁的仙子,通体洁白,脖子修长,在湖面上游弋时,姿态雍容华贵。它们的到来,让达里湖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几万只白天鹅齐聚于此,湖四周的浅滩、岗更湖、多伦湖以及周围的水泡子,到处都挤满了它们的身影。远远望去,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着一团团白色云朵。在摄影师的长焦镜头里,湖面上的白天鹅或列队畅游,或雌雄相伴,灵动的画面令人陶醉。
在达里湖区域内,各种野鸟和谐相处,它们有的忙着搭建巢穴,精心地构筑着自己温暖的小家,有的在为繁衍后代做着准备。而达里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则加强了巡护,他们昼夜不息,不给偷猎者半点可乘之机。
而当达里湖里的华子鱼开始一年一度的生死洄游时,达里湖则会迎来一场更为绮丽的美景。那时,河道上方的天空、河道两边的草原、河道中间的流水,到处都是捕食的水鸟。银鸥是这场盛宴的主角之一,它们体态纤长,嘴巴呈黄色,脚掌粉红,下嘴尖端的红斑格外显眼,头、颈和下体呈白色,肩、背呈淡蓝灰色或灰色,飞行时姿态优美,速度极快。它们早早地从南方赶来,等待着华子鱼洄游的时刻。当“侦察兵”报告大餐开席时,银鸥大军便铺天盖地地杀向湍急的河流,它们冲向河道,直击河道中的鱼,猎物到嘴,则迅速飞回空中,在飞行中把鱼吞入腹内。此时,整个天空都成了它们饕餮的舞台。
因为达里湖是碱性湖,所以达里湖的鱼到其他湖泊无法生活,而别的湖的鱼在达里湖也注定活不下去。最奇妙的是达里湖鱼的孵育方式,每年春末夏初,大量的华子鱼和鲫鱼纷纷涌上河岸,它们要到岸边浅水处的草丛里产卵。其鱼卵在草丛中孵化成小鱼,洄游达里湖,从而保证达里湖的鱼群生生不息。产卵和洄游期间的鱼比较弱势,过去附近的人们常常用水桶把鱼捞回去做美食。达里湖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对产卵鱼和洄游鱼进行严格保护,有时会间歇性燃放爆竹,惊走飞鸟,以防对鱼的侵袭。保护区工作人员还手工制作草把,插在水里让鱼儿安静孵卵。这里的人们深谙,只有保护好鱼的后代,才能保证达里湖的生命链。
除了银鸥,还有鸬鹚、苍鹭等鸟类也加入了这场盛宴。鸬鹚浑身乌黑发亮,它们擅长潜水,能在水中迅速地捕捉到华子鱼。苍鹭则身姿挺拔,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河边,一旦发现猎物,便会迅速地伸出长嘴,将鱼捕获。在这里,大自然的生命博弈如此壮观,惊心动魄。
而此时在达里湖南岸、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浅滩上,一些吃水草的鸟类,却在浅滩上悠闲地觅食,它们时而低头啄食水草,时而抬头观望四周,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
每年达里湖都会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天鹅、鸿雁、银鸥、燕鸥等鸟类陆续来到湖区繁衍后代,这也为湖区赢得了“百鸟乐园”的美誉。
苏和阿爸的牧场有一部分在达里湖旁边,是天然湿地,也是鸟类的乐园。达里湖边上的湿地是禁止放牧的,一到春季,候鸟回归达里湖时,苏和阿爸就得时刻看护着自家牛羊,不让它们跑进湿地破坏鸟儿的家园。这样的看护要一直维持到秋冬时节,候鸟南归时才结束。尽管这大大地影响了他的牧业收入,但是他却从无怨言。他常说“草原是母亲,万物皆是子女,只有和谐共生,才能福泽万代。”
达里湖,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为大自然的生灵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之所,更是它们生命旅途中的重要驿站。在这里,鸟儿、鱼儿尽情地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它们与达里湖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每次来到达里湖,都会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震撼,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人与自然的恋歌常唱常新,新的音符更加动听、更加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