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音近照

草原精灵——蒙古马1

草原精灵——蒙古马2

大漠胡杨系列1

大漠胡杨系列2
●王宏伟
宝音简介
宝音,男,达斡尔族,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委员。
曾获第五届、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萨日纳”摄影创作奖;首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2017年获“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突出贡献者奖。曾出版个人作品集《大漠奇观》《大野神灵》。
宝音先生的影画艺术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辨识度”。在数十年的摄影生涯中,宝音先生练就了高超的摄影技巧和敏锐的图像表现感受力。从数年前开始,出于自己对艺术创造欲望,他将自己拍摄的蒙古马、蒙古族舞蹈、胡杨等影像通过软件技术处理转变为色彩、线条、结构、意韵等绘画性极强的独立艺术形式,从而引起观者强烈的视觉兴趣。观众面对宝音的“影画”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具体的蒙古马或人物形象,而是绚丽的色彩、具有强烈秩序感的线条以及被重新规划后的形和形的构成,这些要素在宝音的创作中通过其看似天马行空,却严密而深入的思考凝结在一起后,顿时呈现了一种具有视觉魔力的图式样貌,从而引起观者的视觉共鸣,例如我们在其以马为蓝本的大量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的这些特征。事实上这样的创作并非任何摄影师都可以通过技术处理达到同样的效果,它要求创作者除却高超的摄影技巧外,更要有完备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视觉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专注精神,才有可能在日常的摄影记录基础上开掘出新颖的图式世界,这样的分析似乎在说明,除了外在的形式,艺术创作的核心是一种有独特价值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宝音的“影画”艺术实践颠覆了摄影艺术的传统理念和形式,和为数不多同样在尝试类似创作方式的同道一起开启了摄影和绘画的有机融合和革新升华。
宝音先生的“影画”印证了这样一种趋向,那就是在今天,图像艺术的创作可能性、边界和想象力是不断扩大的。回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绘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再现和记录客观世界,创作上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主题性和叙事性。印象主义以后,特别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以来,那些“离经叛道”的现代艺术家所在意的,是头脑中的想象与思考,但也由此带来了艺术语言的极大丰富和拓展。如今,摄影家又不满足于镜头语言的直白呈现,而是将绘画的“语言”通过现代数码技术嫁接到摄影图像上,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取向,除了科技的恩赐之外,实在是人类艺术创作有序传承而带来的一种幸运。
我们在宝音先生的“影画”艺术中看到,造型、线条、结构、色彩、色调,甚至包括怎么样利用软件的虚拟笔触等成为首先映入眼帘的符号要素,上述艺术上的语汇和概念倘若在汉语字典中,不过是几个可以做出解释的固定词语,可是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却并非如此,这些看似寻常的词语其实都有着惊人的密码功能。我们知道,在绘画中,不同的画家绝不会将形态相似的线条表现的完全一致,同样的油彩、笔墨在不同艺术家的手中也绝不会呈现出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画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技艺与学养,通过写实、写意,表现、抽象甚至隐喻和象征等多种手段来将画面的形象、色彩等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予以表现,从而创作出视觉感受完全不同作品,艺术创作的巨大魅力恰在于此。同样,宝音在自己的“影画”中,以相对独立的艺术思维对摄影所提供的“素材”进行了艺术家在创作时才会展现出的思索和尝试,一如画家对造型、线条、结构、色彩、色调的沉迷那样,宝音先生的“影画”在“绘制”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创作者对解密上述那些专业词汇的热情和慧心。
宝音先生的“影画”艺术其实也提示了一个艺术认知上值得思索的现象,就是观众面对一件满眼看去尽是色彩、线条、构成等内容的“影画”而非通俗意义上的“摄影”时,究竟应该如何判断和欣赏?回到艺术史,当我们面对经典时,往往会形容艺术品的“气质”所带来的视觉感受,譬如会说丢勒的绘画深邃,梵高的作品热烈,黄宾虹的山水浑朴,傅抱石的人物仙逸等等,除却艺术的其他因素,之所以能引起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一个直接的原因,甚至是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艺术语言”的高妙运用,宝音的“影画”艺术之所以带给观众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恐怕原因也正在于此。在他数年来积攒的大量作品中不乏具有震颤力优秀之作,浓烈的色彩,被拉伸的造型,合理安排的构成以及带有绘画感的虚拟的肌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在视觉感受力这条主线的指引下共同发酵,化合出一种展现着摄影家的独到理解的艺术样式。宝音的“影画”艺术再次说明,艺术语言不光仅仅为了所要表现的内容,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唯如此,艺术家才能利用其创作绚烂的艺术世界。千百年来,艺术往往被各种各样的理论描述的如烟似海,但艺术家都知道,艺术史是众多创作者在探究艺术的表达方式中形成的,其中最令他们醉心的就是艺术语言的无限可能。
有论者曾说,“优秀的艺术家应当有能力把别人没说过的话用一种别人没使用过的语言说出来”。摄影的语言和绘画的语言已经为太多的创作者所熟悉,“影画”艺术则合二者之长,能否算作是一种“别人没使用过的语言”可能尚需论定,但人类都艺术创造离不开传承,令人驻足的艺术往往也同时体现着“过去”和“当下”两种时态。“影画”是一种在当下显得异常新颖的艺术形式应当是不争的事实,宝音先生利用这种新的语言和形式创造了一个丰富而绚丽的“影画”艺术世界也是事实,而这各世界让我们对艺术创作进行了再次的思索,当然也是事实。艺术的创造源于激情,更源于敏锐的感受和对艺术语言的深入理解、不断追索和运用。(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