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以北疆文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积极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内蒙古的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繁荣、传承至今,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激励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蒙古的生动体现。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让北疆文化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我们要积极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内蒙古的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北疆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源流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是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道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作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北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也有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在中华文化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繁荣、传承至今,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北疆文化的连续性表现在始终没有中断,历代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对北疆地区的治理,保障了其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不同时代的文化在北疆大地上传承交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使得北疆文化具有突出的多元性,形成了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这些多彩纷呈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数千年来,众多民族在以内蒙古高原为核心区域的北疆地区繁衍生息,共同开发辽阔北疆、相互濡染,不仅在北方地区开创出文化多元、相互融合的繁荣局面,也将游牧民族文化带入了中原地区,造就了古代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从而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文化资源,巩固了边疆,推动了社会进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书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从“齐心协力建包钢”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从“克服困难捐粮畜”到“最好牧场为航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实现的伟大变革、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内蒙古地区红色文化的最生动体现,为构建北疆文化提供了系统的文化架构和价值内涵。北疆文化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融多元文化于一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贡献力量。

  北疆文化与地区发展紧密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支撑。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宣传阐释北疆文化的内涵,就是要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激励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

  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丰富了北疆文化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组织力量加强对北疆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研究,结合全区上下弘扬蒙古马精神、办好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阐释好蕴含其中的时代精神。加大考古研究力度,加快推进红山文化联合申遗,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贡献。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广泛宣传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推动乌兰牧骑等艺术团体到全国乃至国外展演,在大型节庆、文旅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嵌入北疆文化元素和标识,推动北疆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让北疆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为美好现实,既要做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文化内涵,坚守文化根脉,顺应时代发展,融多元为一体、汇古今为一脉,为提升内蒙古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锻造强大精神纽带。加强对北疆文化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宣传阐释,把红色文化作为最鲜明的底色,把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作为最重要的建设任务,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好内蒙古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北疆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办好两件大事,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以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切实发挥北疆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文化的力量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把内蒙古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形象树起来,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吴文  王晓)(作者分别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生)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