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艺术评论

风对你说春消息——读长篇小说《风之语》

  ​◎温智慧

  萧南,是刘志华的笔名。欣闻他的新作《风之语》被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签约面世,这是萧南读者粉丝心心念念的期待。

  《风之语》又是一个大部头,33万字的长篇,佩服萧南的文学才情和永续的坚持,一部又一部地创作出版。当年,他以“网络小说”作家身份脱颖而出,如今,他是内蒙古文学阵营的中坚力量,正处在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创作前景看好。

  《风之语》开篇,以惠特曼《欢乐之歌》中“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这句话开篇,给读者留下阅读好奇。接下来文本人物角色顾之风在“有的人喜欢留守,有的人喜欢流浪。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不同的命运”中出场,展开了一个精妙绝伦、千回百转的叙述,读者沉浸其中,仿若“泥土里的萝卜——不能自拔”。

  萧南的笔是有魔力的,他的读者群结构称得上复杂,原因是他能满足各年龄阶段、各种身份阶层阅读群体的需要和追随。这可能就是他创作不竭的源动力所在,不辜负读者的期待,读者始终像一只无形的手,用力推着他在文学的旷野奔跑。

  让我们先看看萧南的文学著述:创作青春小说《天使国》(2019年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内蒙古草原文艺精品创造工程、2023年参评并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历史小说《逃城》(获2022年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三等奖)、《黑水城密码》(获2024年今古传奇文学奖优秀奖);乡村小说《百鸟朝凤》(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奇幻科幻小说《第七宇宙》《塔罗王朝》;长篇童话《鱼之国奇遇记》《白马与少年》、中篇小说集《铜·蛇》、短篇小说集《流淌的钟》;散文集《爱是一杯沙漏》、杂文集《诸子曰》。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数百篇,作品收入《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全国散文诗歌精品集》。

  萧南不仅在小说创作领域涉猎多种题材,而且覆盖了小说“长、中、短”所有题材形式,还有杂文和散文集,说萧南是一位不偏科的好作家,是名副其实的。

  《风之语》是一部现实题材小说,写海归人士带着朋友5岁的女儿沿“一带一路”旅行的故事,还有站在国家经济、外交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环境层面,对中西方文化的深沉思考。

  顾之风家境殷实,但他不依靠家里,他性格仗义,眼界宽广,有现代人所具备的才能和认知。从雅加达度假回国的顾之风,得知挚友肖正阳因家庭变故住进疗养院,他带着朋友5岁的女儿安琪,开始了“在路上”的旅程。

  他们从广州出发,意外遇到神秘的女子张露。小安琪神奇地发现,张露内心隐藏一只“九色鹿”。顾之风带着安琪沿“一带一路”旅行,寻找张露内心所隐藏的“九色鹿”。小说在这里具有了悬疑色彩,让读者欲罢不能。这是小说线索埋设的成功、文学能力的成功、故事能力的成功,以此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文本的纵横深远中游走,被动加主动地参与到顾之风和安琪的旅行之中。

  顾之风和安琪的旅行,遇见了所有旅行人都能遇见的问题和困难,小说的写实与场景的描述,可谓异彩纷呈,夺人心神。

  旅途中,顾之风遭遇汽车爆胎、孩子走丢、误入警局、遭遇歹徒、邂逅美女、露营草原、牧场狩猎等诸多事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寻找历史尘埃里的古老图腾,探索“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印记,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读到这里时,会引发读者深情的追问:作家的故事建构,需要多少知识来支撑?异国风情、异国文化、各种环境的情节设计,需要大出小说文本需要素材量的多少倍知识和见识,才能构建起这样信息繁盛、文化多元、文笔流畅的小说建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作为读者我的又一次“叹为观止”。

  他们返回城市后,又被迫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在救助贫困儿童的活动中,顾之风得知张露为救藏族儿童溺水身亡,他执掌家族企业准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故事跌宕起伏,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情节环生。这是小说人独有的才能,不仅通汇世间万象,还洞察万千人性,抵达万千人生,剖析万千人情,使小说成为故事的载体,承载着无数读者的望眼欲穿。

  作家站在不同的人物立场,做出最为完美的文学陈情,合乎故事需要,满足读者需求。在这里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最为合适的解读。

  全书设计69个章节,结构匀称,读者既能如饥似渴地放牧自己的眼球,还能停下来消化反刍,回过头来接续圆融。好的作家必须要站在读者的这一面,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之后,再进行作家的文学建设。文本就是一个庞大的建筑,既要通风,还要保暖;既要有吃,还要有喝;既要有开心幸福时刻,又要有沮丧痛苦的空间……这一点上,萧南在《风之语》中做到了圆融圆满,既有文学功力的体现,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欢。

  《风之语》通过多重精微的成人视角,辨思丝绸之路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多变好奇的儿童视角,解构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作品在“行万里路”中的此岸,抵达了“破万卷书”的彼岸,让读者有追剧的依依不舍和流连忘返。

  当故事带着主角返回无边孤独的灵魂深处,作家的思考是稳健的,笔墨内省,以不同身份的人物解析出看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带有哲思且精微的结语,让读者回味无穷。

  故事在旅途中,打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神奇之门,故事人物以各自的方式了解世界、触摸历史、体悟文明、探索未知。作家从人物个体,衍射到人物群体;从每个具象的环境,探寻无穷与广大;从每个细微的观察,探究多元与纵深;从一个文明的局限,到另一个文明,阐释人类文明的共性和共情,体现作家笔下万物相生、万象相联的世界本来样貌的文学思维。

  一口气难以释手的阅读,对《风之语》这部小说有了粗浅的理解,无论从篇章结构、叙述风格、描写词句、人物语言……还是思想站位,都值得圈点,值得推介和学习。

  读者在这部书里能够读到我国当代作家的文学自信,这是对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发展的全情书写,是充满现实意义的时代书写。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