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疆文化 > 北国风光

镀金的草原

  □何君华 

  清晨,雾气慢悠悠地从草坡上飘过来,羊粪味儿和艾草味儿也跟着到处跑。乌日娜拿着个铜勺子,正不慌不忙地刮着奶桶壁上的奶皮子。昨天夜里,她家的母牛刚下了头一胎,这会儿正轻轻舔着小牛犊湿乎乎的后背。乌日娜从怀里掏出一块盐砖,掰下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喂给母牛。这是额吉教她的老办法,能让母牛快点儿恢复力气。

  东边的天,开始有点发白了。几百只晚春出生的小羊羔,你一声我一声地叫着,把沉睡的科尔沁草原叫醒。

  “防雨的彩绸来啦!”弟弟巴雅尔骑着摩托车,呼呼地冲进了羊圈。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两块大红色的防雨绸,上头印着蒙古族的祥云图案。“苏和大叔说,这是新到的防雨绸,用来搭那达慕的彩门,不怕露水打湿。”巴雅尔一边说着,一边把手套摘下来,手上露出两道新划破的血口子,那是绑尼龙绳时勒的。乌日娜赶紧扯过一块纱布,给弟弟包伤口,眼睛余光瞅见弟弟腰上别着一把新弹簧剪。

  东南边的草坡,忽然传来一阵哈哈的笑声。原来是十几个小伙子扛着彩绸,正往敖包那边走呢。萨日娜举着带银铃铛的套马杆,朝着乌日娜大声喊:“乌日娜,明天劳动节赛马会,把你家的花蹄马借我骑骑呗!”萨日娜的袍子边儿上还沾着剪羊毛时蹭上的草渣子,辫子上编的红绸带,就跟火苗似的,在晨光里一闪一闪。

  往远处的草场看,老牧人特木尔正带着徒弟修铁丝围栏,铁锤砸在立柱上,当当响,把一群沙鸡都惊飞了,扑棱棱往天上蹿。

  这时候,剪毛机的柴油味儿和做饭的炊烟味儿混在一起。乌日娜正在熬黄油呢。她把发酵好的酸奶倒进桦木桶,拿着檀木杵,顺着顺时针方向,一下一下不停地搅和。这檀木杵还是额吉出嫁时的嫁妆呢,把柄儿都磨出黑褐色的包浆了。等乳脂和乳清完全分开的时候,乌日娜才松了一口气。

  毡房外传来一阵羊叫声,原来是羊群不习惯新到的电动推子,吓得直往拴马桩上撞。弟弟巴雅尔和五个小伙子,就跟流水线作业似的,有人按住羊,有人剪羊毛,有人把羊毛捆起来,忙得团团转。他们黑黝黝的脸上,全是豆大的汗珠。

  “乌日娜!快来帮个忙!”邻居其其格抱着孩子,急急忙忙冲进围栏,后面跟着三头母羊。女人们马上围了过来,有人接过孩子,有人铺上毡垫,五六个人一起动手挤奶。热乎乎的奶柱喷进铁桶里,叮叮咚咚的,仿佛唱歌似的,好听极了。其其格特别感激地说:“我家那口子去旗里培训了,要不是大伙帮忙,我还真不知道咋办呢……”

  到了中午,太阳把黄油晒化了。草场上,已经堆起了像小山一样的雪白羊毛。巴雅尔擦了一把汗,突然扯着嗓子唱起一首悠长的科尔沁民歌。小伙子们也跟着一块儿唱,甩开袍子袖子,跳起了安代舞。电动推子嗡嗡的声音,就像给他们伴奏似的,连剪毛机喷出来的白雾,都跟着节奏转圈圈。

  晚上,月亮慢慢爬上了拴马桩。乌日娜一家人围坐在新剪下来的羊毛堆旁边。巴雅尔把劳模奖章别在额吉的衣服上,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乌日娜把热乎乎的糜子盛到木碗里,不经意间往远处一看,草场上亮起了几十支火把。原来是牧民们连夜搭那达慕的彩门呢,防雨绸在月光下,就跟流水似的闪着光。

  五月的第一缕阳光,一下子把云层穿透了。草原早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东边的山坡上,挤羊奶的女人们比赛着把鲜奶倒进银碗里,那奶香味儿飘啊飘,过了几十座山还在散着;西边的草甸子里,剪羊毛的高手们摆开阵势,电动推子和手工剪子一起响,就跟演奏乐曲一样。

  乌日娜举起檀木杵,敲了敲奶桶,那声音,就像拉开了一场草原音乐会的序幕。马头琴的声音,把草叶上的露珠都震得直晃;拖拉机的轰鸣声,和马蹄声一唱一和;晚春小羊羔的叫声,都融在姑娘们的笑声里了。大伙干活的劲儿,洒满了科尔沁草原的每一道山梁、每一片草场,仿佛把整个草原都镀成了一枚闪闪发光的金色奖章。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