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十个全覆盖征文
您当前的位置 :北国风光 > 典评 正文   
【文艺评论】《热土》:艺术的真谛在于人民
内蒙古新闻网  16-06-17 09:3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评论】烽火草原鲁艺人

  1938年至1947年,党中央曾先后派遣延安鲁艺的干部教师,奔赴晋察冀、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冀察热辽地区,创办了联合大学鲁艺或分院,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培养了众多文艺精英。这批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分赴全国各地,成为国家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的开拓者、先行者和骨干力量。其中,冀察热辽联大鲁艺就创办在原昭乌达盟(现赤峰市)的宁城县碧流台。

  5月22、23日,由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话剧团在国家话剧院演出的《热土》,便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演绎了冀察热辽鲁艺在赤峰办学的故事,塑造了“烽火草原鲁艺人”的艺术群象。

  贯穿《热土》的是这样一个大命题:鲁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是什么?我认为,是文艺工作者植根人民热土、深入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正是我们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服务宗旨和正确方向。

  在以鲁艺精神塑造典型人物时,我们努力突破“高大全”式的固有模式。鲁艺的书记、院长、教授、学生这些角色身上,既有普通人的一面,又有扎根人民、学习人民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基层的父老乡亲,也被塑造成了民族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在探索话剧艺术民族化方面,我们也做出了有益尝试,着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情境,突出了抢救发掘民族民间艺术的情节,融入了蒙古族歌、舞、乐等独特元素。

  《热土》凸显了艺术和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两组人物关系:一组是以安波为代表的鲁艺师生;一组是以冯玉兰、陈影匠、呼和巴特为代表的农牧民。剧中的安波有着两种身份——人民音乐家、鲁艺院长兼师生的勤务员。作为一院之长,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师生群众,即便遭人误解也能忍辱负重,率领鲁艺师生参加土改、对敌斗争。作为艺术家,他没有任何“娇气傲气书生气”,虚心研究,拜民间艺人为师;呕心沥血,抢救、发掘、整理、出版了《东蒙民歌》等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创作了《牧歌》《骑兵之歌》《兄妹开荒》等艺术经典。鲁艺人敬仰舍身保护艺术的乡亲,百姓也为鲁艺人立下了“赤胆一瞬留心印,忠心一生记英名”的丰碑。

  怎样把这样一部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呈现在话剧舞台上,如何让观众坐得住、喜欢看,是对主创者的一次挑战。主创人员在写实的大框架下,融入写意成分,强调地域性、民族性,有机地融入歌曲、舞蹈、曲艺、器乐诸元素,用可转动的舞台造成流动感很强的表演空间,人物造型也体现出年代感,从化妆到服装都力求接地气。

  《热土》的演员们来自赤峰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的舞蹈、声乐、器乐是他们的强项。但大多数演员没有接触过话剧,一部分蒙古族演员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要说好台词相当困难。然而大家都怀揣着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把这部话剧排出来,推出去。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次排演不仅仅是要完成把冀察热辽联大鲁艺搬上话剧舞台的夙愿,还在于要拓展民族歌舞剧院的生存空间,提高演职人员的艺术素养。

  为了更好地走近历史,剧组主创人员深入到当年鲁艺人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几个旗县村镇,走访曾经在鲁艺学习生活的学员和熟悉了解那段历史的当地民众;我们还邀请革命老区文史办的专家作专题报告,请《烽火草原鲁艺人》大型文集的编者做这部话剧的史学顾问,并将该书作为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资料,全体演职人员人手一册,认真研读。 这次创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道理。只有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深刻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实现人民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于凤先宋国锋)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呼市地铁一号线乌兰夫馆站今日开工
“血液连接你我”
小小跳蚤市场 娃娃练摊当“老板”
快来看看这些保命神器!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扎鲁特民族文化展:带您感受草原之魂
• 【文艺评论】一曲人民艺术家的赞歌
• 【散文诗】 那天下午
• 重温历史迈向未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欣赏
• 水墨神韵——呼和夫的草原人物画
• 【草原春秋】史前人类的“帽子”
• 【诗歌】致阿鲁斯:非科学论断
专题推荐
聚焦2016内蒙古两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 【专题】十三五蓝图
• 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 “一带一路”上的内蒙古色彩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