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典评   
一部充实而有光辉的话剧——评《草原丰碑》
内蒙古新闻网  18-07-12 20:3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观看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上演的话剧《草原丰碑》,一句中国美学名言油然而生:“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孟子之言,可以用它来概括《草原丰碑》所展现的史诗性艺术风范和崇高的美学品格。《草原丰碑》以乌兰夫同志为主要人物,以他与金起铣等老一代革命家于1946年在赤峰创办内蒙古自治学院、为内蒙古人民解放事业和新民主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事实为题材,表现了乌兰夫同志高瞻远瞩的革命气魄、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过人的胆识智慧和宽厚亲和的人格魅力,将他对内蒙古自治运动和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并得以生动的艺术展现,在有限的舞台空间艺术化地重现乌兰夫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塑造了一组群体英雄形象。《草原丰碑》用话剧的形式在戏剧舞台上铸就了一座丰碑。

  “充实之谓美”。《草原丰碑》以其严整流畅的故事、跌宕起伏并出人意料的情节、丰富多彩的细节、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具有宏阔空间意境的舞台设置,充分体现了舞台艺术时空高度集中概括的审美规律,将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恩格斯曾经提出的戏剧美学要求:“较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它主题立意深刻,历史内容丰厚,舞台呈现感染力强,是内蒙古主旋律戏剧的典范之作。

  在主题立意上,《草原丰碑》的剧作者站在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高度,把人物命运与民族解放和国家使命紧密联系起来,秉承历史剧编创“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艺术虚构,着力展现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革命事业艰难复杂的历程,表现革命者的伟大情怀。在剧情建构上,紧密围绕乌兰夫以及金起铣等真实人物,在大量真实人物原型基础上,虚构了巴根那、云素香、仁钦、包喜德等艺术形象,通过人物之间多重关系,制造矛盾冲突,巧妙地调动悬念、陡转、激变、误会、伏笔等艺术手段,在内蒙古自治学院这一典型环境产生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使得革命人才培养教育、牧区民主改革、辽沈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各种人物不同的行为方式得以具体生动的体现,避免了宏大叙事抽象空泛的可能性。

  在戏剧结构的处理上,《草原丰碑》以乌兰夫在内蒙古自治学院期间的活动作为主要线索,将巴根那和云素香之间的爱情作为辅助线索,主线辅线密切呼应,恰如交响乐的奏鸣曲与变奏曲,叙事与抒情、哲理与诗意交相辉映,革命的大情怀中融入浪漫的诗意,剧作的主题立意因此而有了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为革命的宏大叙事增加了情感感染力。爱情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的“母题”,当下许多戏剧影视作品很少有不写爱情的,就像饭菜不能没有油盐一样,文艺作品很难避开爱情故事。问题是,如何写爱情,为什么写爱情?如果仅仅把爱情作为叙事的佐料,为了增加看点而刻意设置,不仅会损伤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且可能降低作品的审美品格,这是当下影视戏剧作品比比皆是的弊病。《草原丰碑》的爱情线索,自然而然地编织在叙事主线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升华到英雄主义的崇高境界,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乌兰夫的人格魅力,体现了内蒙古自治学院学生的革命情怀和为国捐躯的理想情操。剧作的结构功力还体现在场次之间的调配上,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一波推动一波,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形成了轻重缓急、悲喜交加、抑扬顿挫、变化有致的叙事章法。剧中大量的细节,有效地发挥了丰富剧情、深化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的叙事表意功能,为观众带来诸多观赏的愉悦感,显示出剧作者细针密线编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具有光辉的大美就是壮美和崇高之美。《草原丰碑》的光辉,首先来自于它所彰显的英雄主义情怀,史诗性的戏剧情境。内蒙古自治学院是中国革命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在乌兰夫革命生涯中是一段不长的经历。剧作将乌兰夫与内蒙古自治学院的故事情节,建立在革命历史宏大背景中,艺术地重现了内蒙古自治学院的重要历史意义,让后人体会到乌兰夫着力培养民族工作干部、制定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政策、团结统战人士、启发群众觉悟的战略眼光,他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剧中巴格那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他从一个被人唆使去刺杀乌兰夫的愣头青,成长为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与乌兰夫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情,他的每一个进步都倾注了乌兰夫的教诲和关爱,体现了自治学院的育人成效。巴格那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他身上汇聚了无数蒙古族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是内蒙古自治学院所培养的1000多个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真实性。

  《草原丰碑》的光辉集中体现在乌兰夫的形象塑造上。受舞台有限的时空限定,特别是由于创作观念局限,很容易将乌兰夫这类领导人概念化、模式化,也很容易将人物当作事件和情节的载体,人物停留在外在行动上,事件或外在冲突淹没人物形象。《草原丰碑》成功地塑造了乌兰夫的光辉形象,他可敬可爱,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力,又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留在观众心目中的乌兰夫既是了不起的革命领导人,仿佛站立在高山之巅指引着民族前进的大军;也是一位平易近人、温和幽默的长者,仿佛站立在我们面前谈笑风生、嘘寒问暖。其他人物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巴根那倔犟、单纯、鲁莽;云素香善良、机敏、任性;仁钦忠厚、耿直、内向;包喜德明是非、讲义气,有些傲慢。这些普通人物的个性中无不闪烁着无私无畏的思想光彩,显现着英雄主义崇高思想境界,在观众心目中他们也是伟大的。

  《草原丰碑》的结尾,将戏剧所蕴含的史诗情境推向高潮。在惨烈的战场上,内蒙古自治学院的学员们用火热的年华谱写了一曲高亢激昂的英雄交响曲。炮火硝烟中战士们勇敢冲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倒下后一次次站立起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格那用尽最后的气力高高举起内蒙古自治学院的大旗,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屹立在高耸的舞台上,观众在仰视他的那一刻精神随之升华。此刻,绚烂的声光电、火红的天幕、360度旋转的舞台,营造出辉煌壮丽的诗意空间,整个剧场为之震撼。一座永恒的丰碑,屹立在舞台上,也屹立在了千万人心中。(作者高明霞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吴钰]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李正武、刘兰英中国画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
书画小明星作品展开幕
乌兰牧骑剧场投入使用
生态美城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内蒙古霍林郭勒举行草原婚礼节
• 感受生命中的细微美好
• 文化惠民
• 守望山杏
• 伊人宛在水中央
• 文不惊人死不休
• 细节的芳香 ——品味《红楼梦》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