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北国风光 > 典评 正文   
悦读|文化与根
内蒙古新闻网  17-03-10 11:23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忽发雅兴,添得两盆兰花装点书房。有学农的朋友相告:“养兰先养根。其实,养花种树,最重要的就是养护好它们的根。只要根在,希望就在。”

  植物如此,人也一样,要活得精彩,就需要从根本上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力量。近年来,我们越来越看到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从文化上解决问题。从深处看,只有在文化上自信了,理想信念的坚定才能“如太阿之剑,犀角不足齿其锋;如高山之松,霜霰不能渝其操”。“文化自信”之于理想信念,不就相当于植物的“根”?

  “文化自信”已不算“新词”,但绝对是“热词”。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本来就应该有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位居世界四大古文明之列——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豪,真正该引以为豪的,是在这几大古文明当中,唯有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没有中断和消亡!为什么是中国?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优秀元素,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太强盛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世界,不断地在发展中革新、在革新中发展,并由此拥有了强劲的自我修正能力。“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站位高超,所以能与时俱进,迸发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成为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自信根源、坚强后盾。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来自相应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不从心灵深处解决问题,一个人的品位硬是上不去。只有久经优秀文化的浸润与修炼,一个人的内心才会自觉远离“三俗”,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行高洁,恰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树立文化自信,从每一个人开始,从修身齐家开始。解决了“根”的问题,何愁“枝繁叶茂”?(李伟明)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东升村平整土地备春播
【表情】我家儿女今日成人 十八而志青春万岁
【定格】清歌雅韵 秀女子风华
【定格】两会宣传单 送到牧户家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单霁翔:故宫周边古建筑群“申遗”应推上日程
• 成吉思汗陵拟重“铸”成吉思汗铜像 高超十米
• 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 揭古籍修复师的日常:耐得住寂寞 每天都如履薄冰
• “看门人”单霁翔:故宫不“活”对社会公众不公平
• 专家解读张大千:从地狱里带出新中国画
• 品茶修心 乐享春日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