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评 文学高地 独家发布 文化印记 文艺地图 草原画廊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北国风光  >  典评   
杨贵妃真的养猫吗?
内蒙古新闻网  18-01-15 11:37 打印本页 来源:北京晚报 
 

睚眦必报的妖猫

虽然猫“引进”中国的时间晚,又总带着那么一股子妖异的味道,但唐朝以后,养猫的人家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而“妖猫”的传说也一直没有断过。

宋初学者徐铉在《稽神录》中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建康(南京)有个人,养了一只猫,这猫“甚俊健”,主人非常喜欢它。这年的六月,猫突然死掉了,主人不忍将它抛弃或埋葬,“犹置坐侧”。没过几天,猫的尸体腐烂发臭,十分难闻。主人不得已,带它到了秦淮河边,扔进河水里,谁知猫一入水,居然活了,主人一看赶紧跳下河去救这只猫,竟然被淹死,而猫自己登上岸走了……这猫的灵异和冷血,闻之令人心寒。

不仅如此,在古代笔记中,猫还代表着一种睚眦必报的恶毒。北宋学者刘斧在笔记《青琐高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朱沛的人,特别喜欢养鹁鸽,有一天,一只猫吃了他的鹁鸽,这朱沛平日里为人残暴,一怒之下,把猫捉住,切断了四只脚然后放掉,猫拖着断肢惨叫了好几天才死。没过几天,又有猫吃了他的鹁鸽,朱沛“又断其足”,前后杀了十几只猫。后来,朱沛的老婆“连产二子,俱无手足”。南宋学者洪迈《夷坚志》中也有关于猫的报应的记载:有个厨娘准备晚饭,把一块腊肉放在案板上,“为猫窃食”,厨娘遭主母责骂,心中很是生气,便想方设法逮住了那只馋猫,远远地往木柴堆里扔,本心并不想把它摔得多重,谁知积薪之上恰好竖着一个木头叉子,猫落下时肚子正插在叉子上,“签刺洞过肠胃流出”,惨叫了一夜死了……一年后,这个厨娘在晒被子的时候,失足摔倒,小腹插在了竹片上,“小腹穿破,洒血被体,次日即亡,殊似猫死时景象”。

可能也就是与猫有关的灵异事件太多,在中国古代,猫在民间越来越成为一种“凶兆”,比如明代江盈科在《雪涛谈丛》中记载他家乡的民谚:“猪来穷来,狗来富来,猫来孝来。”听来极为可怖,以至于“猪猫二物,皆为人忌,有至必杀之”。《雅俗稽言》中更记为“猫儿来,带麻布”,又称“猫儿来耗家”,这种说法流行的原因是“家多鼠耗,故猫来捕之,因‘耗’误为‘孝’”。不过有学者认为,“猪来穷来,狗来富来,猫来孝(耗)来”这句话不是说征兆,而是根据已然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总结:“穷则墙坍壁倒,猪自阑入之,富则庖厨狼藉,狗自赴之,开当铺则群鼠所聚,猫自共捕耳。”但到清代,据《浪迹丛谈》所记,福建一地已经有所谓“猫衰犬旺”的谚语,意思是养猫之家易衰败,养狗之家易兴旺。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阿尔山雾凇惹人醉
乐享寒假生活
塞北雾凇
冰雪草原举行骆驼文化节
北国风光一周排行
• 现在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流下的眼泪?
• 没有电灯的年代,人们怎样过夜生活
• 如果,高速公路上持续多日大堵车……
• 如何用1700字,概括一部27万字的史诗?
• 网络使我们变笨了吗?
• 《碟形世界》:撕下幻想文学的“闲书”标签
• 2018年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阅读品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