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廉洁,居然不是贪官污吏一流,私德可以无愧。此公生于前清,的确是个好官,衡以革命纪律,不过如此而已。改组派骂谭氏曰‘谭冯道’,未免近谑,谭氏招致湘军加入革命战线,不为无功。至于其他建树,不敢谬赞。虽然,谭氏的鬼话文——诗古文词——及他古茂挺秀的书法,确有特长,自足千古啊!”
这是1930年9月27日《硬的评论》杂志上署名泪史撰写的《谭延闿定评》,时谭延闿去世刚5天。
谭延闿是清末民初的传奇人物,24岁科场高中会元。辛亥革命后,三度主政湖南,与毛泽东颇有往来。谭曾得孙中山倚重,后被蒋介石任为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
虽身居高位,谭延闿却一生政绩平平,被嘲为“混世魔王”和“水晶球”。
谭有二事流惠至今,均与从政无关:一是湘菜经他手,得立身于八大菜系中;二是他的书法造诣深厚,被称为“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无出谭延闿之右者”。
孙中山曾想撮合宋美龄与谭延闿,宋美龄的母亲亦表同意。此时谭已40岁,妻子方榕卿去世多年,但谭不想续弦。
方榕卿是清末大臣方汝翼之女,方家与谭家是世交。谭钟麟去世后,方榕卿长期照顾婆婆李氏。1916年,谭延闿二次督湘,恰母亲病重,方榕卿便未向谭透露实情,独力承担下来。1918年6月,方染重病,谭延闿正与军阀张敬尧缠斗,方不让家人通知谭。
方榕卿去世数月,谭延闿方得到消息。方灵柩入湘时,恰好谭被赵恒惕轰走,他请赵宽限几日,以为夫人下葬,未得允许。谭延闿只能在出湘的船上,遥望夫人灵船驶过。
经此挫折,谭延闿一度在营中吃了100天的蔬菜,方榕卿临终遗言是希望谭不要再娶,好好养育他们的子女。
为不伤孙中山的面子,谭延闿跑到宋美龄母亲处,认她为干妈,与宋美龄以兄妹相称。
后宋美龄对蒋介石有意,其母与宋子文皆不同意。谭延闿对宋子文有知遇之恩,在广东政府中曾提拔过他,在谭斡旋下,蒋与宋得以结合。
“柔愎自用”化解刚愎自用
谭延闿原本同情左派,撮合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姻后,迅速右转。
一方面,谭延闿出身地主,亲戚、朋友也多是地主,害怕农民运动。据学者路晨辉、刘建强梳理,叶德辉被杀后,谭在日记中写道:“闻叶麻子已被杀,为之憬然(大悟状)。”刚开始,谭延闿对找他告状的地主还开玩笑地写道“盖皆土绅劣豪,不打而倒者”,可1927年6月8日,“郑州会议”召开,在右派鼓噪下,“武汉去的这些人一连串地跑回来。这时汪精卫、谭延闿、孙科、顾孟余等态度全变了”。
另一方面,孙中山已去世,想巩固地位,只能投靠蒋介石。谭延闿对蒋介石曾有微词,说:“蒋介石的位置提得太快,尤其在国民革命军改编、整训过程中,蒋介石的支配权力日益扩大……因而第一军的实力日渐增强,除了第四军能勉强与之抗衡外,其他各军,则事事要伸手,事事要看脸色。”
“中山舰事件”时,谭延闿找过毛泽东,“想同蒋介石干一下”,当时还没撮合蒋宋的婚姻。有了这些想法,所以谭延闿作为武汉政府主席,却在讨蒋会议上“索性睡着了”。
谭延闿投靠南京政府后,身负重任,却严守“三不主义”,即不揽权、不建言、不拍板。其实谭延闿很有主见,时人称为“柔愎自用”。
与谭延闿共事多年的阎幼甫说:“蒋介石也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和谭延闿的柔愎自用碰到一起,一刚一柔,互相利用,从无冲突。从1925年到1930年,从未发生过彼此过不去的事。”